东南网10月4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钟玲芳)近年来,武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,破解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难题,取得明显成效,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逐渐回归。与此同时,借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的契机,当地积极探索结合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、特色村容村貌建设,推动乡村振兴的多样化特色道路。
国庆长假,武平城厢镇云寨村村民钟文深深感受到节日的火热气氛,森林人家客房几乎日日爆满。和钟文一样,云寨村中35家森林人家几乎都提前半个多月就接到国庆假期的订单。
地处梁野山麓的云寨是个仅有800多人的偏远小村,早年因偏远落后,环境脏乱差,村民大部分外出,最少时仅有100多位村民留村。“空心房、生活垃圾、污水等都是破坏农村环境的主要的因素。”云寨村党支部书记邱国忠说。
近年来,云寨村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,利用地处梁野山麓的先天生态优势,做生态文章,发展乡村旅游,人气渐旺。
“云寨的美在于山与水,前些年,村民环保意识不强,再加上游客量骤增,生活、生产污水直排入溪,环境影响很大。”邱国忠说,2016年,当地投入700多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厂,将全村污水集中处理。与此同时,通过旱厕改造、三格化粪池建设,聘请保洁员,进行空心房拆除等措施,全村环境明显提升。
云寨村还将村里民居按照“白墙、灰瓦、青砖、木窗、花格”的客家风格,统一房屋立面,形成了独特景观。随着村主干道拓宽、黑化,休闲长廊、云寨溪亲水体验园等建设完成,云寨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“这次我们12人的大部队到这游玩,就是看中了这里有山有水,环境好、美食多。”来此旅游十多次的广东梅州游客潘卓君说。
梁野山、仙女湖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游客,推动云寨乡村旅游蒸蒸日上、村民增收致富。2019年,云寨村村集体收入36万元,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.4万元。昔日人称“有女不嫁云寨郎”的穷山,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”,云寨村的巨变是武平梁野山麓区域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。当地以梁野山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突破口,以梁野山下云寨、尧禄、东云、东岗、园丁等五村为核心,通过整体规划、项目带动,整治农村垃圾、生活垃圾污水,提升道路系统,保护特色文化,美化、绿化、亮化村庄环境。
“花开五朵,特色鲜明。”城厢镇党委书记钟桂林说,五村根据各自优势,差异发展,分别打造云中村寨、客家桃源、淘宝客都、开心田园和十里花廊。
青山环抱,绿水潺潺。走进武平县象洞镇,象洞溪旁的湿地公园里,大人小孩在此休憩、散步,好不惬意。谁能想到,4年前“河水浓如墨,出门捂鼻走”还是象洞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。
象洞镇曾是养猪重镇,养殖高峰期,全镇生猪存栏占全县50%以上。生猪养殖业的无序发展,让清澈的象洞溪变得乌黑发臭。2016年4月,当地全面打响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“百日会战”,经过4年多长效治理,如今的象洞镇水清天蓝,好生态重回这个闽粤交界小镇。
没有特色产业支撑,再美的乡村风貌也是昙花一现。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,象洞镇转型发展特色生态农业。
秋收时节,东寨村村民赖永忠每天都闲不下来,田里的黄金果长势旺盛,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垂挂枝头。“每三天摘一次,今年的价格相对较好,每亩纯收入有近2万元。”望着金灿灿的果子,赖永忠笑容满面。
赖永忠曾是东寨村的生猪养殖户,高峰时他家生猪存栏达1000多头。2016年,他响应号召,拆除了自家猪舍,转型水果种植,从“猪倌”变身“果农”。他流转土地种下10亩葡萄、李子,今年又租下20亩土地种植黄金果,“种果也能致富。村里环境好了,在广东工作的儿子也愿意多回来了”。
“现在不养猪了,环境也变好了,种植辣椒,发展绿色经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洋贝村曾是象洞镇养猪顶级规模的村,练金堂是养殖户之一。2016年10月,他投入300多万元,流转土地建起占地350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,主要种植果椒、黄皮椒等品种,并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,带领当地30多户生猪退养户共同发展。
近年来,象洞镇持续培育壮大黄金果、象洞鸡等特色农业产业,全镇已发展种植黄金果3000多亩,1000羽以上象洞鸡养殖场达150多家,肉鸽、绿茶、大棚蔬菜等产业也健康有序发展。“原来村民个个是兽医,现在个个是淘宝大师。”象洞镇党委宣传委员练成伴笑道。
环梁野山“五朵金花”、象洞镇、捷文村……或借助自然山水,或借力产业调整,或利用森林资源,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中,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,探索出一条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